中国乒协开放态度,允许外籍球员参加乒超联赛

2018年刘国梁出任中国乒协主席后,乒超开始逐步向外籍运动员敞开大门,甚至曾设立“世界职业联队”参赛,尽管当时没有日本选手参加。随后,中日合作关系逐渐改善,日本选手再次出现在乒超赛场上。

以2024年乒超联赛为例,日本选手中就有3位获得参赛资格,其中包括主力选手木原美悠、松岛辉空,以及另一位选手三木隼。

2025年,刘国梁交棒中国乒协主席给王励勤后,乒超联赛迅速推出更加大胆的改革,包括比赛时间延长并分为四个阶段,以及更加开放,吸引更多顶尖外籍高手参与。

今年加入乒超的张本美和、平野美宇比去年参赛的日本选手地位更为突出,对国乒构成更大威胁。而韩国主力选手安宰贤等去年参赛,而今年的申裕斌更是韩国乒坛的佼佼者,显示乒超对外籍运动员的包容度不断增加。

鉴于近期国乒面临外战压力和年龄梯队建设问题,大幅引入外籍运动员参加乒超需要勇气。一些国内球迷和网友担心张本美和等人会通过联赛学习技术,并在国际大赛中对中国队构成威胁。

一些球迷认为这种担忧并非毫无道理,但也有人指出,允许外籍运动员参加乒超并非导致国乒在国际比赛失利的原因。相反,2017年国乒对日本选手的失败才应促使禁止外籍运动员参加乒超。

许多人认为,商业联赛如乒超本应与国际大赛区别对待,其主要目的是拓展乒乓球的市场价值,无需与国家荣誉挂钩。强行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将引发许多其他问题,包括对乒乓球运动的商业模式产生负面影响。

事实上,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出国参加比赛,从前国手到现役国手,再到奥运冠军樊振东加盟德甲,这是否凸显了国内乒超的吸引力不足呢?

观察当今运作成功的商业联赛,如日本T联赛、欧洲德甲联赛和欧冠联赛等,它们一直开放、吸引全球优秀选手参加,提高比赛曝光度,具有很好的宣传效果,同时并未影响各协会备战国际大赛。

就近年乒超联赛发展趋势而言,中国乒超显然正走向更加“国际化”,如何评价这一变化?欢迎留言共同探讨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