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女排世锦赛夺冠排球精神永传承

半决赛对阵卫冕冠军塞尔维亚队,中国女排遭遇开赛以来最严峻考验。首局以18:25溃败后,队长袁心玥在暂停时攥紧拳头怒吼:“咱们是打不垮的中国女排!”这一声呐喊点燃全队斗志。第二局,自由人王梦洁在救球时撞到广告板,肩部旧伤复发仍坚持不下火线;第三局,接应龚翔宇崴脚后裹着冰袋继续发球,用“轻伤不下火线”的行动诠释何为“顽强拼搏”。决胜局,当塞尔维亚队以24:23拿到赛点时,李盈莹一记重扣将比分扳平,随后张常宁发球直接得分,完成史诗级大逆转。国际排联技术统计显示,中国女排全场救球次数达42次,远超对手的28次,这种“每球必争”的狠劲,让塞尔维亚主帅特尔季奇赛后感叹:“中国女排的韧性,让任何技术分析都失去意义。”

精神传承:从竹棚到数字场馆的跨越

夺冠背后,是女排精神代际传递的生动实践。89岁功勋教练邓若曾在重庆全运健儿培训中,动情回忆1981年世界杯决赛:“陈招娣顶着腰部骨裂打完全场,赛后连腰带都系不上。”这种“祖国至上”的信念,在年轻一代身上得到延续。U21世锦赛夺冠后,小将庄宇珊将金牌挂在退役老队长惠若琪的照片前;U17世锦赛零封日本队后,主教练赵勇带领全队向镜头展示“向老女排致敬”的横幅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科技赋能正在为精神传承注入新动能。重庆数字化体能馆内,运动员通过AI分析系统优化技术动作;福建郴州训练基地,VR模拟系统还原经典战役场景。正如邓若曾所言:“竹棚里磨出的意志,如今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。”

时代回响:精神火炬照亮前行之路

从1981年首夺世界杯冠军到如今世锦赛登顶,中国女排用十座世界冠军奖杯,将女排精神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。2024年巴黎奥运会资格赛失利后,队伍没有陷入低谷,而是通过“女排精神大讨论”重整旗鼓。正如队长袁心玥所说:“冠军会褪色,但精神永不过时。”这种精神早已突破体育范畴,成为激励各行各业奋进的力量——抗疫前线,医护人员以“女排式坚守”守护生命;航天领域,科研团队用“每球必争”的劲头攻克技术难关;乡村振兴中,基层干部以“逆境突围”的勇气开拓新局。

当鹿特丹的欢呼声渐息,中国女排已踏上新的征程。这支队伍用行动证明:真正的冠军,不仅在于奖杯数量,更在于能否让精神火炬永远燃烧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:“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,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。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,这面精神旗帜必将继续引领中国人民,以拼搏之姿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篇章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