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泥巴地里踢出来的国家二级
但利永远记得2015年那个闷热的下午,县体育局的张教练蹲在坑洼不平的土场边,看着这个赤脚踢球的瘦小子连续颠了127个球。"这小子脚感像粘了胶水",张教练后来在推荐信里这样写道。三个月后,但利以17岁"高龄"拿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,成为县城近十年来第一个足球项目的二级运动员。
"我们训练场是借的中学操场,球门用砖头摆的,下雨天得先舀水才能训练。"——但利在省青队时的采访
二、从省队替补到中甲主力
2018赛季中甲联赛第9轮,但利在补时阶段一记35米开外的落叶球绝杀,让这个戴着"国家二级"帽子的年轻人突然闯入大众视野。有趣的是,赛后技术统计显示,这脚射门时速达到102km/h,但利却挠着头说:"我们县队以前练射门要穿过两棵杨树中间,可能练出了准头。"
数据对比:但利关键成长节点
- 2015年:国家二级运动员测试,12分钟跑2900米
- 2017年:省青年队替补,场均跑动8.2公里
- 2021年:中甲赛季6球9助攻,对抗成功率61%
三、世界杯预选赛的意外召唤
2022年3月,国家队因疫情征调替补阵容时,但利的名字意外出现在大名单。更意外的是在对阵叙利亚的比赛中,这个曾经的"国家二级"在右路连续突破制造杀机。赛后更衣室里,老队长拍着他肩膀说:"二级证算什么?足球是用脚说话的。"
如今站在世界杯集训营的但利,依然带着那张皱巴巴的二级证书。他说这是提醒自己:"每个踢球的孩子,都可能从最普通的起点,踢向最大的舞台。"